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拨开云雾见青天:大庆油田的发现

松基3井喷出油流,宣告大庆油田的发现

  大庆油田的发现井是“松基3井”。大庆石油会战前夕的1959年春节,石油部和地质部领导共同研究决定,在松辽平原肇州县大同镇西北部高台子以西打松基3井。该井不是一口普通的井,而是在松辽平原地质调查松基1井、2井没有发现油气之后的第三口基准探井。由于这一口井打出了石油,导致大庆石油会战,最终发现了著名的大庆油田,这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
  关于松基3井的出油,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插曲。

  松基3井于1959年4月11日开钻,从井深1050米处开始连续取岩心,在井深1112.2米至1171.5米的岩心中,见到多段油砂岩,含油饱满,并有较浓油味,到1300米时,发现可燃气泡。

  1959年8月,康世恩副部长和原苏联石油部总地质师、著名石油地质专家密尔钦克检查工作来到哈尔滨。当时适逢松基3井已钻到1460米。该井从1112米处开始连续发现油气显示,并已取出含油砂岩岩心,但该井钻井质量不好,有倾斜现象。米尔钦克听取了汇报,仔细察看岩心和电测图,提出松基3井要克服一切困难,按设计要求钻到3200米完钻,再按照苏联的程序,由下而上逐层试油。

  康世恩听了专家的意见后说:“打井的目的是为了找油,一旦见到油气显示,就马上把它弄明白,不要延误时机。从这口井资料看希望很大,应该停钻试油,尽快确定有无开采价值。”苏联专家当时并不了解康世恩找油心切的心情,激动地说:“搞石油勘探要讲究程序,基准井就要完成基准井的任务,按设计要求,完井后才能试油。”康世恩说:“这口井才打到1000多米,如果全井取完岩心,起码还得半年,油层被泥浆浸泡时间长了,恐怕油也试不出来了。如果现在试油,有开采价值,可以立即开发。另外,再打一口基准井也可以嘛。”

  苏联专家看到自己说服不了康世恩,有些发火,弄得翻译左右为难,光是说:“专家说我们不讲勘探程序。”

  当时国内对苏联专家的意见一般要尊重执行,很少有人提出异议。而且,提前试油,能否见到工业油流,谁也说不准,也有一定的风险。

  康世恩同志为了争取时间发现大油田,自己认真地进行科学分析,坚持己见,反复向米尔钦克解释说明,并采取了一些必要措施,最终说服了苏联专家。松基3井从9月上旬开始在康世恩的安排下开始试油,并在1959年9月26日下午喷出了原油。

  松辽地区第一次发现了工业油流,之后,在附近又部署了一批探井,在长达100公里范围钻探,一口一口油井喷出了石油,一个大油田展现在中国人民面前。

  当时,适逢全国人民欢庆国庆10周年。11月8日,石油职工在松基3井附近的大同镇召开庆祝大会。时任黑龙江省委秘书长的李剑白提议,把大同改为“大庆”(以免同山西的大同市混同),得到了黑龙江省委书记欧阳钦同志的同意,世界著名大油田“大庆油田”宣告诞生。